建筑總面積達36萬平方米的沈陽國際紡織服裝城,規劃出12萬平方米經營場地,打造東北亞最大的藝術品古玩收藏品交易市場。預計今年8月份,該藝術品市場即將開門試營業。
按照規劃,東北亞文化藝術品交易中心規劃總面積12萬平方米,是目前國內兄弟城市中已有的最大規模同類市場6萬平方米的2倍。其一期規劃面積為6萬平方米,分樓層區規劃分別經營紅木、奇石、玉器、瓷器、書畫、古玩雜項、郵幣卡、花鳥魚等10余類上萬品種古玩和藝術品等。“我們的市場現有3500個鋪位,今天就已經有很多人來交款預訂了。 ”昨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曾任盛京古玩城總經理,現東北亞文化藝術品交易中心籌委會運營副總鄭志文介紹說。
那么,沈陽人有多少人在玩古玩?是否又存在這么大的購買力?本報采訪業內人士,對沈陽市古玩市場現狀進行了深入探討。
據業內人士介紹,沈陽陸陸續續有近十個古玩市場,其中盛京古玩市場、北市古玩市場和魯園古玩市場是現有比較成熟、且歷史悠久的三個傳統古玩市場。但是業內人士透露,沈陽目前還沒有一家官辦的古玩市場,這與沈陽省會城市的身份很不匹配。因為在外地很多大城市,均有一兩個由政府辦的古玩市場。
該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沈陽古玩市場這種完全市場化的行為,不僅在規范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問題,也讓古玩市場的發展壯大舉步維艱。“因為管理上的缺位,一些古玩市場還存在消防不合格等若干隱患。 ”
據沈陽市古玩行業商會會長孫屹介紹,雖然沈陽古玩市場在軟件和硬件方面仍然與北京上海等地沒法比,但是沈陽人對古玩的熱情和購買力卻在不斷提高。
就在上個月,由全國工商聯古玩業商會、沈陽市工商聯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古玩藝術品博覽會在沈陽落幕,在為期3天的博覽會上,來自全國的收藏者在沈陽交易了至少3億人民幣的收藏品。從交易額上來看,本屆交易額比上一屆至少提高了一倍。其中,這次展會上還有數件收藏品的單件交易價格在500萬元以上。
從經營者來看,沈陽市各古玩市場現有商戶1500多戶,此外,還有近1000戶散落在各大街頭巷尾,沒有進入市場。
據孫屹介紹,目前沈陽市古玩賣家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專業的古玩經營者,還有一類人是搞收藏的,也會成為賣主。買家的身份則更加多元,絕大多數都是有正經職業,有時候賣家也會成為買家。
東北亞文化藝術品交易中心將分樓層區規劃分別經營紅木、奇石、玉器等10余類上萬品種古玩和藝術品等。 記者 吳雙 攝
鏈接
“收藏熱”難以形成購買力
沈陽一股“收藏熱”趨勢已經形成,但這種收藏熱絕不僅僅是一些電視鑒寶節目帶動的。“現在買股票、基金、買房子,很多人都認為不景氣,隨著物價的上漲,錢存在銀行也不值錢了。但是要投資老東西,它是不可再生的,升值空間巨大。 ”
目前,沈陽人已越來越多地加入到古玩的收藏或消費行列中,相比10年前,人數至少增加了50%。但從購買力來講,孫屹仍然認為,沈陽市古玩市場幾近飽和,購買力有限。“現在搞收藏的普通百姓在急劇增多,他們玩不起貴的,就買或者收藏便宜的。 ”
孫屹認為,隨著新的古玩市場陸續開業,必然面臨惡性競爭。如果都要有飯吃,必須不斷擴大經營種類,不僅僅包括古玩,還應該包括一些工藝品等等。
有著十余年的行業經驗,雖然鄭志文覺得沈陽人的收藏意識乃至藝術品位都相對較低,但他卻認為,沈陽古玩市場潛力還很大。“沈陽是東北的樞紐城市,又是滿清的發源地。市場潛力很大。 ”
與其他行業相比,古玩是造假最多的行業。古玩行有句老話“打假不打真”,也就是說,真正上檔次的古玩都在國家,要是你有,就違法了。鄭志文認為,目前,古玩市場上至少有70%以上都是贗品。“所以,很多人抱著撿漏的心態進入古玩市場,怎么看怎么像真的,到最后肯定吃虧;如果你就是欣賞喜歡它,擺弄擺弄說不定哪天就發現原來它是個真的,那不就是意外收獲嗎?”鄭志文說。
之所以古玩行業假貨盛行,是因為它的利潤比較大。“江西民窯,放進去很多,最后可能只有一件燒成了,其他就要都打碎,這一件燒成的可能就要值幾千萬。 ” 記者 吳雙 (來源:遼沈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