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河北清河縣委常委、 副縣長牛洪奎
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紡織產業遭遇到了重大沖擊。作為紡織大家族中的重要一員——羊絨業也遭遇到了沖擊,比如出口受阻、內需不旺……在這一特殊的環境下,有著“中國羊絨之都”、“中國羊絨紡織名城”美譽的河北清河縣羊絨產業發展經營情況如何?他們有著怎樣的“御寒之道”?帶著這些問題,筆者采訪了河北清河縣委常委、副縣長牛洪奎。
突破困境 穩健發展
筆者:牛縣長,剛剛過去的2008年對于整個羊絨業界來講,是一個極不尋常的年份,大多數企業感受到了金融危機帶來的陣陣寒意。清河羊絨產業在這一年里發展狀況如何?是否也受到了一定影響?這是業內人士普遍關注的問題,你能否給大家介紹一下?
牛洪奎:正如你所說,2008年可以說是清河羊絨產業所處的內外環境極為復雜的一年。
人民幣匯率持續上升、羊絨原料價格一路走低、全球性金融危機蔓延……這些都對清河羊絨產業的發展造成一定影響。然而,在困難面前,我們堅定發展的信心與決心,努力在困境中尋找生存空間,在挑戰與壓力面前苦練內功,通過抓提升、建市場、促轉型等一系列措施的實施,以最大限度降低外部環境對產業發展的影響,保證了清河羊絨產業的穩步健康發展。
2008年,全縣生產各類無毛絨19800噸,其中山羊絨4200噸、綿羊絨15600噸,初加工與上一年度基本持平。同時,全縣完成紡紗2950噸、織衫3500萬件、織布200萬米,深加工發展水平較之上一年度穩中有升。
筆者:清河羊絨產業能夠在經濟寒流中取得這樣的成績,可喜可賀,你能談談這一成績是怎樣取得的嗎?
牛洪奎: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形勢,我們未雨綢繆,采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重點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招商力度。按照“加快羊絨產業發展,希望在開放,出路在招商,關鍵在項目”的戰略思想,我們把引進羊絨知名企業和品牌,還有人才落戶清河等,當作提升羊絨產業的重點工作來抓,加大招商力度。一年來,我們先后使鄂爾多斯、鹿王、恒源祥等知名企業、知名品牌的生產加工業務落戶清河或者與清河建立密切的業務合作關系,從而使清河羊絨產業進一步實現了與名企、名牌的對接合作,提升了清河羊絨的對外知名度和影響力。二是積極引導企業走搞科技、深加工發展之路。2008年,全縣羊絨行業新上項目29個,總投資9.7億元。其中深加工項目11個,總投資3.2億元。宏業公司七梳七紡、友誼公司四梳四紡、拓杰公司電腦橫機織衫項目全部投產,在壯大了清河羊絨產業集群力量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了全縣羊絨深加工能力和水平,鞏固了清河羊絨集散地和羊絨之都的地位。三是抓市場建設,拉動內需。由清河縣政府與浙江華新實業公司聯合投資10億元的中國·清河濮院羊絨制品市場歷時近兩年的建設,于2008年9月26日正式啟動運營。
它一開始運營就受到了業內外人士的廣泛關注,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市場在運營3個多月的時間里,共接待各類消費者10萬人次,營業額超過1億元,市場的開門率也達到80%,并直接帶動了原料加工、旅游、餐飲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可以說市場運營取得重大成功,其對產業發展的拉動作用也開始逐漸顯現。
建設市場 帶動產業
筆者:中國·清河濮院羊絨制品市場的建設,可謂是清河羊絨產業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其運營狀況也得到了行業內的關注。你能否從更深層次說一說清河建設羊絨制品市場的初衷?
牛洪奎:好的。羊絨產業是清河的特色產業、支柱產業,經過30多年的持續發展,已經形成了從原料分梳、紡紗、織布到制成品完整的產業鏈條,它在行業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言而喻。可是隨著世界全局經濟的變遷和國內區域經濟之間競爭的加劇,清河羊絨產業升級步伐卻開始放緩,名牌創建進展也不大。究其原因,不是清河產業實力弱,也不是生產的制品質量低。因為國內外的許多羊絨知名品牌都是清河貼牌生產的。清河缺乏的是知名的自主品牌,缺乏的是羊絨制品與消費者之間有效溝通的橋梁,因而,它在市場銷售終端上受制于人,市場成為制約清河羊絨產業發展的瓶頸,并且這一問題隨著羊絨深加工規模的擴大而日益凸顯。
因此,清河縣委、縣政府下決心要把市場建設當作提升產業發展水平的重要舉措來抓,通過發展專業市場的“龍頭”帶動作用,進一步加速清河羊絨特色產業的提升與發展,這應該是我們下大力度建設專業市場的根本原因和出發點。
筆者:通過市場幾個月的運營,你感覺縣委、縣政府最初的目的達到了嗎?
牛洪奎:可以說,市場經過幾個月的運行,其對產業發展的帶動作用已經開始顯現。
首先是這種帶動增加了生產企業的效益。2008年,清河羊絨深加工企業產銷量較之往年普遍增加了2成至3成,對這一數字,很多外界人士大為不解。因為人們看到的報道和在南方市場了解到的情況是紡織企業訂單的大量減少,甚至企業的倒閉。而清河的羊絨深加工企業卻訂單增加,生產紅火。這種與整體環境大相徑庭的局面是實實在在的,原因正是得益于羊絨制品市場的建設。由于市場在區位和產品上的準確定位,直接拉動了北方絨衫主要消費地的需求,使企業找到了新的市場空間。尤其是原來一直做外銷訂單的企業,更是在市場上找到了進入內銷市場的平臺。其中,河北三力、河北宇聯等企業收益最為明顯。借助市場的帶動,它們不但成功化解了因為外單減少而面臨停產的危險,而且還出現了內銷訂單增加,不得不增上新的設備,擴大生產規模的喜人景象。
其次是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市場建成后,經過幾個月的招商,在國內羊絨10大知名品牌中已經有7家落戶這里,同時浙江、江蘇、廣東等地的一些地域品牌也紛紛入駐,它們在帶動了市場繁榮的同時,也使清河大大小小的品牌感受到了巨大的沖擊,進而刺激了這些本土品牌在品牌提升、產品研發等方面增加投入,從而在市場上能夠搶得一席之地。借助同臺競技的機會,清河的企業也學到了外地企業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營銷策略,這對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和長遠發展有著極大的益處。
再次是借助市場這一平臺的吸引力,更多的品牌、資金、人才開始向清河聚集,這為清河羊絨產業未來的長足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筆者:2009年,清河在羊絨產業發展和市場建設方面有哪些新的思路和舉措?
牛洪奎:按照“鞏固、提升、拓展”的發展思路,2009年,我們將在羊絨初加工和深加工領域,以及市場建設運營中,分別采取更加切實可行的措施,在鞏固清河作為中國羊絨重要集散地地位的同時,努力提升深加工發展水平,打造國內羊絨制品重要的產銷中心和中國較具實力的羊絨制品專業批發市場。
我們要做的具體工作很多。一是建設國際羊絨交易中心,規范羊絨原料交易秩序。清河羊絨產業在國內外業界有著一定的優勢和影響力,這得益于初加工產業的規模和實力。然而,近年來由于部分業戶的不規范經營和誠信問題,導致初加工在清河的發展受到很大影響。按照“規范業戶經營,建立誠信交易平臺”的發展思路,我們將積極組建國際羊絨交易中心。國際羊絨交易中心將實行“中介組織擔保、市場化運作的模式”進行經營,積極為供需雙方搭建誠信交易的平臺,降低供貨方的資金風險和需求方的質量風險,力爭經過努力,使羊絨交易中心成為清河羊絨初加工產業的亮點,并為主導國內外羊絨原料話語權打下堅實基礎。二是組建產品研發中心。針對當前清河大部分羊絨深加工企業研發能力不足的問題,我們將與有關專業院校合作,組建羊絨制成品研發中心。通過設立專業機構,加大對市場流行趨勢的跟蹤和新產品的研發,為各羊絨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搭建公共服務平臺,提升清河羊絨深加工研發水平和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三是以羊絨制品市場為平臺,大力引導企業進行專業化分工。羊絨深加工產業是由多個環節構成的產業鏈條,各環節之間資源要素和生產要素要密切配合才能降低生產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
2009年,我們將積極引導企業走專業化分工的路子,將通過在中國·清河濮院羊絨制品市場建設縫合中心、品檢中心等機構,引導企業進行合理化分工,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升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